109年度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-USR-HUB強化國內鳳螺養殖產業鏈
象牙鳳螺(Babylona areolata)為台灣沿近海經濟螺類,象牙鳳螺又稱風螺、鳳螺。由於台灣海域資源量有限及過度捕撈,造成鳳螺產量逐年下降趨勢,導致價格上升,單價已達400元/kg。象牙鳳螺成長快,對環境抵抗力強,群居適合高密度養殖,為極具養殖發展潛力之海水螺類。其一般棲息於砂泥海底,卵剛孵化後之仔螺因口器過小,以藻類為營養主食,較大之小螺以以腐肉為食。近年來由於觀光產業的發展,海鮮消費量大為增加,形成供不應求現象,螺類資源早有匱乏之虞。因此繁殖技術開發、建立人工產卵技術,以確立種苗大量生產及養殖技術之基礎,提供放流復育天然資源,發展養殖減輕漁撈壓力,以維持資源之永續利用是為重要之事。象牙鳳螺養殖場地一般應選擇在海水清澈,無污染,引水距離較短,排水方便;鹽度高(>25psu),水溫較低(<30 ℃)。水源不受工農業排汙的影響,水質清澈,周年鹽度保持在25~35‰之間,pH值在7.8~8.5之間,最高溫度不超過33℃,養殖用水最好經過砂濾井或過濾池過濾。
本案主要以繁殖鳳螺產卵為先,因此培養適合的藻類為重。然而微藻富含魚、貝類幼苗成長所需之高度不飽和脂肪酸(EPA和DHA)和必需胺基酸,且微藻作為貝類幼苗之餌料,具有適口特性、容易被消化和穩定水質的功能,因此被大量應用於水產養殖上,作為海水魚、甲殼類、和貝類幼苗階段的餌料生物。因此本案希冀透過培育極地藻類Chlamydomonas UMACC 229、Chlorella UMACC 237、 Navicula UMACC 231、Chlorella UMACC 234作為鳳螺之物餌料,以開發鳳螺苗育肥技術。透過本案希冀結合政府的資源、學術界的技術,共同培育相關人才與人力,以開發具創新新型的餌料產品,讓家鄉注入新血與新產業,跳脫傳統式的養殖方式,建構創新養殖相關多元事業,讓人口回流,青年返鄉,為創造地方「工作」與「人」的良性循環,讓工作帶動地方人口成長,逐漸繁榮地方,進而推動地方創生。希冀根據在地固有之特色 DNA,並導入科技,優化地方產業發展,以新型相關產品提高生產力,並結合政府政策產銷履歷政策以強化銷售力,提高相關產品附加價值,進而吸引新創事業進駐地方。同時,透過課程教學與廠域實作,培養符合地方產業需求之相關人才,鼓勵在地就業,厚植地方產業技術與人力,為地方注入活水,以達到區域之共榮。本案預計將開發出極地藻類生物餌料以提高鳳螺苗育肥率。
走訪:
1.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
2.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台西分所
3.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東港生技研究中心
4.台南市北門區水產養殖產銷班第23班
成果:
1.在北校區興春樓10樓建置鳳螺養殖觀察缸
2.觀察象牙鳳螺及台灣鳳螺產卵及生長條件
3.藻類餌料的培養
4.屏東太平洋百貨的可可嘉年華暨USR hub計畫成果展